道德基础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及其合作者提出的一种跨文化道德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道德判断的深层心理结构及其文化变异。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道德直觉如同味觉感官,存在若干种先天的“道德基础”,这些基础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方式被激活和发展,构成了多元道德观的生物学基础。
最初提出的五个核心道德基础包括:关爱/伤害(关注痛苦和需要)、公平/欺骗(关注互惠和正义)、忠诚/背叛(关注群体归属)、权威/颠覆(关注等级秩序)以及圣洁/堕落(关注身体与精神纯洁)。后来补充的自由/压迫基础则关注对专制压迫的反抗。这些道德基础在不同社会中被“调校”成不同的敏感度,例如西方自由主义文化更强调前两个基础,而传统社会往往更重视后三个基础。
该理论通过道德基础问卷等工具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政治意识形态与道德基础偏好之间的系统性关联。保守主义者通常对所有道德基础都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关注,而自由主义者则更专注于关爱和公平基础。这一理论框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道德分歧来源的理解,也为跨文化道德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