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Weber’s Law)是心理物理学中的一项基本法则,由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于19世纪提出,揭示了人类对物理刺激变化的感知规律。该定律指出,对于某一基准刺激强度,我们能察觉到的最小变化量(即差别阈限)与该基准强度成正比。换言之,刺激强度越大,我们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才能感知到差异。韦伯定律通常以数学公式表达为 ΔI / I = k,其中 I 是原始刺激强度,ΔI 是能察觉到的最小变化量,k 是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其值因感官通道(如视觉、听觉或触觉)而异。

韦伯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商业决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市场营销中,价格调整若小于韦伯分数所对应的阈值,消费者可能无法感知价格变化,从而影响促销效果;在产品设计中,感官体验的优化也需考虑这一规律。该定律不仅奠定了心理物理学的基础,还启发了后续的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幂定律等理论的发展,深化了我们对感知与决策偏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