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归因(Internal Attribution)是指个体在解释他人或自身行为时,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于内在特质、能力或动机等个人因素,而非外在环境或情境影响的认知倾向。这一概念源于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由海德(Fritz Heider)于1958年在其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次系统阐述。内部归因的本质在于强调行为者自身的稳定性特征,如性格、意图或努力程度,作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例如,当观察到某人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若将其归因于“他天生聪明”或“他非常努力”,便属于典型的内部归因。这种归因方式虽然有助于简化对复杂社会行为的理解,但若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即低估情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