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是行为经济学与决策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个体对已拥有的物品或资源赋予更高价值的倾向,即使这些物品在客观市场中的交换价值并未改变。这一现象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在1980年提出,它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理性决策的假设,即人们应基于物品的客观价值进行选择。禀赋效应的本质在于,所有权本身会改变个体的心理参照点,导致他们对失去已有物品的痛苦感(即损失厌恶)超过获得同等新物品的愉悦感,从而在交易或决策中表现出非理性的“粘性”。

在实际生活中,禀赋效应广泛存在于消费行为、投资决策乃至组织管理中。例如,人们可能不愿以市场价出售自己收藏的旧书,或员工对已分配的工作任务产生过度依恋而拒绝更高效的替代方案。理解禀赋效应有助于我们洞察人类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并设计更合理的政策或激励机制来规避其负面影响。若读者希望深入探索,推荐阅读塞勒与卡斯·桑斯坦合著的《助推》(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书中以生动的案例阐释了禀赋效应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