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服务偏差,亦称为自利性归因偏差,是指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倾向于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内在的素质或努力,而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偶然性的认知倾向。这种偏差反映了人类在维护自尊和自我形象时的心理机制,使得人们在解释成功与失败时往往采取有利于自我评价的方式。例如,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学生可能归因于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当成绩不佳时,则可能归因于题目难度过高或评分标准不公。自我服务偏差不仅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还可能对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决策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是行为与认知科学中探讨自我认知与动机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