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期望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是指个体在自我报告或行为表现中,由于受到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或他人期待的影响,倾向于展现符合社会期望的正面形象,而刻意回避或掩饰那些可能不被社会接受的真实态度、行为或特质。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个体在心理测评、问卷调查或社会互动过程中,可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扭曲真实信息,转而提供他们认为“应该”呈现的答案,而非其实际所想所为。
在心理学与管理学研究中,社会期望偏差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测量误差来源,尤其在涉及敏感话题(如道德判断、健康行为或组织忠诚度)的实证调查中尤为显著。它不仅会影响数据的信度与效度,还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系统性偏差。例如,在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受访者可能因担心负面评价带来的后果,而隐瞒真实的不满情绪;在教育评估中,学生也可能刻意夸大自己的学习投入程度以符合教师期望。
为降低社会期望偏差的影响,研究者常采用匿名数据收集、间接问题设计、行为观察法或使用经过效度验证的量表(如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进行交叉验证。理解并识别这一偏差,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也对组织管理、政策制定及临床评估中的决策质量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