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经典概念,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过度强调个体内在特质或性格因素的作用,而低估情境因素影响的现象。例如,当看到同事迟到时,我们容易将其归因为对方懒惰或缺乏时间观念,却较少考虑可能是交通拥堵等外部原因所致。这种认知偏差揭示了人类思维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模式:在评判他人时,我们常扮演「性格心理学家」的角色,而在解释自身行为时,却更善于运用「情境心理学家」的视角。
该现象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李·罗斯在1977年的经典实验中提出,其深层机制涉及认知资源的节约——将行为归因于稳定特质比分析复杂情境更省力。这种偏差在组织管理、司法判断、教育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可能导致团队沟通障碍、绩效评价失真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背景会调节该效应的强度,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比个人主义者,表现出稍弱的基本归因错误倾向。
若希望深入探索这一主题,推荐阅读罗斯与尼斯贝特合著的《人与情境》经典教材,或参考吉尔伯特与马隆发表于《心理学年鉴》的元分析研究《基本归因错误的对应偏差》。这些文献不仅系统阐述了理论脉络,还通过跨文化比较揭示了认知偏差与社会结构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