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性错误(Substitutability Error)是决策者在认知过程中常犯的一种系统性偏差,指个体在评估选项时,倾向于将不同属性或维度的价值进行不恰当的等同替换,从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和不可比性。这种错误源于人类简化复杂决策的认知倾向,当面对多维度的选择时,人们往往会将难以量化的属性(如情感价值、长期效益)强行转化为易于比较的单一维度(如金钱、时间),导致决策偏离理性轨道。例如,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可能将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与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项目视为完全可替代,忽略了风险偏好与个人财务目标的匹配度;在环境保护议题中,公众可能将生态价值简单等同于经济补偿金额,忽视了生物多样性不可逆的损失。
该概念由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与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研究心理账户理论时提出,其本质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范畴化”本能与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可替代性错误与“货币幻觉”具有密切关联,但前者涵盖更广泛的维度替换现象,不仅限于货币与非货币属性的混淆。要避免此类错误,决策者应当明确识别不同属性的独立价值,建立多维评估框架,而非依赖单一的换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