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是指在群体情境中,个体自我认同感减弱、自我意识降低,从而导致其行为更易受群体影响的心理现象。当个体处于匿名状态或群体规模较大时,其身份识别度降低,自我监督能力减弱,进而可能表现出在独处时不会做出的冲动、非理性甚至反社会行为。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等人于1952年提出,揭示了群体对个体行为调控能力的削弱作用。

去个体化的发生通常伴随着责任分散与注意力的外化,个体将关注焦点从自身标准转向群体情境中的外部线索。这种现象在集体狂欢、网络匿名评论乃至群体性事件中尤为显著,它既可能催生积极的集体凝聚力,也可能导致消极的群体盲从。理解去个体化机制对于管理群体动态、规范网络行为以及预防集体失范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