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社会群体成员所持有的过度简化、概括化且相对固定的信念或认知图式。这种认知偏差通常基于个体的群体身份(如性别、种族、职业、地域等),而非个人特质,往往包含着对群体特征的夸张化、选择性的感知与记忆。刻板印象的形成源于人类认知系统对复杂社会信息进行高效分类和处理的本能,但其固化后容易导致忽视群体内部差异、强化先入为主的判断,进而可能引发歧视行为或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认知机制上,刻板印象常通过确认偏误得以强化——人们会更关注与既有观念相符的信息,而忽视相悖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刻板印象并非全然错误,其可能包含某些统计性规律,但将群体特征机械套用于个体时就会产生认知谬误。从神经科学视角看,研究发现刻板印象的激活与大脑中处理社会分类的神经环路密切相关,且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和文化接触进行调节。
管理实践中,刻板印象会影响招聘决策、绩效评估和组织氛围。建议通过结构化决策流程、增加跨群体接触机会、培养元认知能力等方式削弱其负面影响。对于希望深入探究的读者,推荐阅读《思考,快与慢》中关于认知捷径的论述,以及《盲点》中关于内隐偏见的经典研究。